當前,我們正大步邁入數字經濟時代,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蓬勃發展,加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在6月4日開幕的2019大數據產業峰會上,來自產業界各方的嘉賓就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展開了深入討論??梢钥吹?,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發展,技術創新和產業實力不斷增強,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發展,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我國在大數據發展規劃布局、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研發、創新創業等方面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應用市場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奚國華在會上拋出了這一觀點。他表示,我國高度重視大數據的發展,將發展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種持續性的方向引導和頂層設計,有力推動了我國大數據產業的蓬勃發展。
奚國華表示,我國數據資源豐富,從人與人互聯向萬物互聯演進的格局已經形成,大數據新業態不斷出現,零售、醫療、交通、能源等行業率先沉淀大數據資源。根據國際研究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數據總量將會占全球數據總量的20%。我國正在成為全球數據量大、類型豐富的國家之一,這種規?;瘍瀯輰檎麄€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我國大數據產業快速壯大,大數據軟硬件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奚國華表示,新興的專業化大數據企業創新活躍,我國獨有的大體量應用場景和多類型實踐模式,促使我國大數據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奚國華指出,在技術全面性上,我國的平臺類、管理類、應用類技術均有大量應用案例,我國互聯網公司已經具備建設和運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能力;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國大數據產品在國際大數據技術競爭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知識產權方面,2018年我國大數據領域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40%。
“大數據融合應用蓬勃發展。”奚國華表示,無論是從新增企業數量、融資規模還是應用熱度上看,大數據的融合正在從傳統的電信業、金融業,擴展到健康醫療、工業、交通、能源、教育文化等行業,并且應用也正在從“虛”向“實”推進。這意味著,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更加深入,以精確營銷、智能推薦、信用評價等為代表的應用不斷普及,同時個性化定制、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等新模式和新業態不斷涌現,為培育新興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云邊緣計算的高效協同,助力大數據產業高效發展。”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在會上表示,云、大數據、邊緣計算的協同是未來發展方向。在這一趨勢下,中國電信在三年前就提出了“云邊”協同的發展戰略,一方面對基礎網絡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則是推進產品和服務的轉型,從“云”走向“云網”,再從“云網”走向“云數、云物、云智”。
徐守峰透露,目前中國電信在大數據領域已經具備了五大能力,分別是:大數據咨詢能力、大數據治理能力、大數據產品能力、大數據運營能力以及天翼云基礎資源服務能力。
“以大數據和前沿技術融合應用為核心的數據科技,正在助力‘智能 ’時代加速到來。”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華拋出了這一觀點。他表示,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和應用層出不窮,大數據已經成為創新技術的引領,數據科技概念興起。
針對5G時代的開啟,周華認為,5G推動了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5G應用增加了物和物的連接、人和人的連接以及人和物的連接。超大帶寬、海量連接、低時延等5G技術的特性,帶來的不僅僅是數據量的爆炸性增長,也帶來了數據洪流,將極大地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最終推動“智能 ”的落地。
“大數據是實現‘智能 ’的原動力。”周華認為,數據、算力、算法、產業應用是大數據發展四大要素。資本和技術的深度耦合,正在推動大數據應用的快速發展,最終為“智能 ”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周華透露,中國聯通正在大力推進數據科技發展,在賦能數字產業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如,大力拓展政務應用,打造了省級產融平臺,設立大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項目等。